李永新!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用-专项突破教材《逻辑》
李永新!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用-专项突破教材《逻辑》

推荐给你的好友
【主 编】李永新等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状态】下架
【单 位】每本
【邮购代码】 4384
【ISBN】
【评分星级】 评论星级共有0位网友参与打分
市场价¥38   商城价¥30.4
我想订购

新手怎么样在网上购物?

  • 详细说明
  • 相关教材
  • 相关辅导
  • 相关试题
  • 快速通过
  • 付款方式
  • 2010年中公最新版(中公教育)赠送资料下栽卡
  • 本书适用于国家及各省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军转干招考
  • 达到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
  • 严格依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修订的深度辅导教材
  • 真正有效提高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的深度辅导教材
  • 书籍简介:
  • 清晰讲解经典例题,以科学的体系归纳总结逻辑判断全部内容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中公教育逻辑专项教材将把逻辑思维方法这种作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必备知识与能力传授给广大考生朋友,力求在考试中利用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做题的速率和准确率。
  • 详细说明:
  • 前言(1)
  • 第一篇逻辑概论
  • 第一章概念、命题和推理(2)
  • 第一节逻辑概述(2)
  • 一、逻辑学的发展(2)
  • 二、逻辑的研究对象(2)
  • 三、思维(3)
  • 四、思维的形式和结构(3)
  • 第二节概念(4)
  • 一、概念的基本特征(4)
  • 二、概念的种类(4)
  • 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5)
  • 第三节命题(9)
  • 一、命题(9)
  • 二、命题的性质(9)
  • 三、命题与语句(10)
  • 四、命题的分类(10)
  • 五、命题的形式(11)
  • 六、命题的真值(11)
  • 第四节推理(12)
  • 一、推理及其结构(12)
  • 二、推理的分类(12)
  • 三、推理的逻辑性(14)
  • 四、推理的省略形式(15)
  • 五、论证(16)
  • 第二章逻辑基本规律和逻辑谬误(17)
  • 第一节基本规律及其谬误(17)
  • 一、同一律(17)
  • 二、矛盾律(19)
  • 三、排中律(20)
  • 四、充分理由定律(22)
  • 第二节其他常见逻辑谬误(24)
  • 一、相关谬误(24)
  • 二、歧义性谬误(26)
  • 三、假设性谬误(27)
  • 第二篇必然性推理
  • 第一章直言命题及推理(32)
  • 第一节直言命题(32)
  • 一、直言命题的定义(32)
  • 二、直言命题的结构(32)
  • 三、直言命题的质和量(33)
  • 四、直言命题的种类(33)
  • 五、直言命题的真假(34)
  • 六、词项的周延性(35)
  • 第二节对当关系及其推理(37)
  • 一、矛盾关系及推理(37)
  • 二、反对关系及其推理(42)
  • 三、下反对关系及其推理(43)
  • 四、从属关系及其推理(45)
  • 五、逻辑方阵图(46)
  • 第三节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47)
  • 一、换质推理(47)
  • 二、换位推理(48)
  • 三、完全换质位推理(48)
  • 第四节三段论(50)
  • 一、三段论及其结构(50)
  • 二、三段论推理的规则(53)
  • 第二章复言命题及其推理(60)
  • 第一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60)
  • 一、联言命题(60)
  • 二、联言推理(61)
  • 第二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62)
  • 一、选言命题(62)
  • 二、选言推理(65)
  • 第三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67)
  • 一、假言命题(67)
  • 二、假言推理(72)
  • 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79)
  • 第四节二难推理(82)
  • 一、简单构成式(82)
  • 二、简单破坏式(83)
  • 三、复杂构成式(83)
  • 四、复杂破坏式(84)
  • 第五节负命题及其推理(86)
  • 一、负命题(86)
  • 二、负命题种类及其推理(87)
  • 第三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99)
  • 第一节模态命题(99)
  • 一、模态命题(99)
  • 二、模态命题的分类(99)
  • 三、模态命题的真假关系(99)
  • 第二节模态推理(100)
  • 一、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100)
  • 二、具有矛盾关系的模态命题及其负命题的推理(100)
  • 三、具有反对关系的模态命题的推理(104)
  • 四、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模态命题的推理(104)
  • 五、具有从属关系的模态命题的推理(105)
  • 六、标准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的推出关系(105)
  • 第四章常用解题方法(107)
  • 第一节文氏图法(107)
  • 第二节图表法(111)
  • 第三节排序法(119)
  • 第四节代入法(123)
  • 第五节计算法(130)
  • 第六节假设法(133)
  • 第七节排除法(137)
  • 第三篇可能性推理
  • 第一章归纳推理(142)
  • 第一节归纳推理的概述和分类(142)
  • 一、完全归纳推理(142)
  • 二、不完全归纳推理(144)
  • 三、其他归纳(146)
  • 第二节因果联系及寻求方法(148)
  • 一、因果关系的特点(148)
  • 二、求同法(149)
  • 三、求异法(151)
  • 四、求同求异并用法(157)
  • 五、共变法(157)
  • 六、剩余法(160)
  • 第二章类比推理(161)
  • 一、类比及其分类(161)
  • 二、类比推理(161)
  • 第三章削弱、加强和前提型题目及其解题方法(164)
  • 第一节论证结构的组成及鉴别(164)
  • 一、论证结构的组成(164)
  • 二、论证结构的鉴别(164)
  • 第二节论证有效性分析(166)
  • 一、概念的有效性(167)
  • 二、论据的有效性分析(167)
  • 三、论证方法的有效性分析(169)
  • 四、结论的有效性分析(170)
  • 第三节削弱型(170)
  • 一、题型特点(170)
  • 二、通过削弱论据削弱题干(171)
  • 三、直接否定论点(175)
  • 四、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180)
  • 五、以偏概全(182)
  • 六、因果倒置(184)
  • 七、另有他因(186)
  • 第四节加强型(190)
  • 一、题型特点(190)
  • 二、直接加强论据(190)
  • 三、直接支持结论(193)
  • 四、在前提与结论之间建立联系(195)
  • 五、排除他因(197)
  • 六、从反面场合加强题干(199)
  • 第五节前提型(201)
  • 一、题型特点(201)
  • 二、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201)
  • 三、推论可行或有意义(205)
  • 四、没有别的因素影响推论(208)
  • 第四章解释和评价题型题目及其解题方法(210)
  • 第一节评价论证方法(210)
  • 一、论证方式(210)
  • 二、论证方法(211)
  • 三、反驳方法(212)
  • 第二节解释型(213)
  • 一、题型特点(213)
  • 二、解释结论或现象(214)
  • 三、解释差异或矛盾(218)
  • 第三节评价型(226)
  • 一、题型特点(226)
  • 二、常规评价(226)
  • 三、找类似的逻辑结构(231)
  • 四、找争论的焦点(235)
  • 五、找论证的漏洞或缺陷(238)
  • 第五章结论型题目(242)
  • 一、题型特点(242)
  • 二、对题干信息的转化(242)
  • 三、归纳论点(247)
  • 四、经过简单计算得出结论(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