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2011年公务员考试快速突破手册-行测速解技巧集萃(中公版)
李永新!2011年公务员考试快速突破手册-行测速解技巧集萃(中公版)

推荐给你的好友
【主 编】李永新等。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状态】下架
【单 位】每本
【邮购代码】 7216
【ISBN】 9787802088665
【评分星级】 评论星级共有0位网友参与打分
市场价¥15   商城价¥10
我想订购

新手怎么样在网上购物?

  • 详细说明
  • 相关教材
  • 相关辅导
  • 相关试题
  • 快速通过
  • 付款方式
  • 2010年7月版
  • 『内容简介』
  • 行测速解技巧高效解题关键
  • 题量大、时间紧迫一直是公考中难以攻破的壁垒,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稳、更准地作出答案是公考辅导教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市面上的书往往注重解题,为了解题而解题,重过程而轻结果,没有给考生提供一条快速、准确解题的捷径。本书就是中公教育辅导专家针对这一情况,从多年的授课经验中提取了解题的精华路径,专门为应对限时公务员考试情境而作。当然,技巧是以扎实的基础为后盾的,离开基础就无从谈技巧。因此,考生只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再配合这本书熟练技巧,就一定会在公考中如虎添翼,取得骄人的成绩。该书由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组成,每部分都对解题的技巧及其在不同情况、不同题型中的应用做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总的来说,本书在内容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 一、切合考试情境,让你节省黄金时间。
  • 本书重点在于教考生如何在考试中紧张的节奏里快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进而快速解决问题。训练考生应急性、情境性思维模式,在考试中节省时间,争取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 二、有的放矢,让你一眼锁定正确答案。
  • 给考生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法门,使之看到题目就能找到解题的落脚点所在。锁定区域,重点分析,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
  • 所谓重要概念,可能是句中或文段的论述主题,也可能是其他对题意的理解与把握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概念。对于这类概念性词汇,考生应细加领会。
  • 例题: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 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 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 【答案】C。
  • 重要提示:该文段在末尾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礼”,主旨应与此相关,包含这层含义的只有C项。
  • 三、方法简便可操作,让你驾驭复杂题型。
  • 方法通俗易懂,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每个考生都能操作,在复杂的疑难题型前能够应对自如。
  • 总之,这本书的目的是让考生看到试题就马上找出陷阱所在和破解之道,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公教育专家与教材编研团队
  • 2010年于北京
  • 目录
  • 前言(1)
  • 第一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1)
  • 第一节数字推理特征分析(1)
  • 一、数项特征分析(2)
  • 二、结构特征分析(4)
  • 第二节作差法(7)
  • 第三节作商法(8)
  • 第四节作和法(9)
  • 第五节作积法(10)
  • 第六节转化法(11)
  • 一、一项递推转化(11)
  • 二、二项递推转化(11)
  • 第七节拆分法(12)
  • 一、整数乘积拆分(12)
  • 二、整数和差拆分(13)
  •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14)
  • 第一节常用计算技巧(14)
  • 一、尾数法(15)
  • 二、提取公因式(15)
  • 三、裂项相消(16)
  • 四、整体代入(18)
  • 五、适当组合(19)
  • 第二节代入排除法(20)
  • 第三节方程法(22)
  • 第四节公式法(24)
  • 一、基本数学公式的运用(25)
  • 二、具有核心公式的特定题型(27)
  • 第五节特殊值法(30)
  • 第六节推导法(31)
  • 一、顺推法(31)
  • 二、逆推法(32)
  • 第七节图示分析法(33)
  • 一、行程问题中的线段示意图(34)
  • 二、年龄问题中的表格分析(34)
  • 三、几何题中的图形转化(35)
  • 第八节归纳法(36)
  • 第九节数学原理的应用(38)
  • 一、容斥原理(38)
  • 二、抽屉原理(40)
  • 第十节特殊题型对应方法(41)
  • 一、十字交叉法(41)
  • 二、比例法(42)
  • 三、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43)
  • 四、综合分析(46)
  • 附录:基本公式(50)
  • 一、基本运算律(51)
  • 二、运算公式(51)
  • 三、数列求和(51)
  • 四、排列组合公式(52)
  • 五、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53)
  • 六、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53)
  • 第三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54)
  • 第一节特征分析法(55)
  • 一、特征图形分析(55)
  • 二、特征元素分析(56)
  • 第二节求同分析法(58)
  • 一、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58)
  • 二、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59)
  • 第三节对比分析法(60)
  • 一、对比寻找细微差异(61)
  • 二、对比寻找转化方式(62)
  • 第四节位置分析法(64)
  • 一、组合图形的相对位置(64)
  • 二、同一图形的位置变化(65)
  • 第五节综合分析法(65)
  • 一、元素与位置结合(66)
  • 二、个体图形与题干整体结合(66)
  • 三、题干图形与选项图形的整体分析(67)
  • 四、多角度开阔思路(68)
  • 第四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70)
  • 第一节突破口法(70)
  • 第二节代入法(71)
  • 第三节排除法(73)
  • 第四节假设法(75)
  • 第五节矛盾法(76)
  • 第六节反对法(78)
  • 第七节文氏图法(80)
  • 第八节图表法(81)
  • 第九节排序法(82)
  • 第十节抽象法(83)
  • 第十一节寻找因果联系(85)
  • 第十二节寻找逻辑漏洞(87)
  • 第五章言语理解与表达(91)
  • 第一节关键信息特征识别法(92)
  • 一、数字信息(92)
  • 二、时间信息(93)
  • 三、修辞手法(93)
  • 四、高频词语(94)
  • 五、关键词(95)
  • 六、关键句(99)
  • 七、标点(100)
  • 八、重要概念(101)
  • 第二节对应分析法(102)
  • 一、正对应(102)
  • 二、逆对应(104)
  • 第三节排除法(106)
  • 一、偷换概念的排除(106)
  • 二、无中生有的排除(106)
  • 三、混淆是非的排除(107)
  • 四、以偏概全的排除(108)
  • 五、因果混乱的排除(110)
  • 六、逻辑错误的排除(111)
  • 七、表述绝对的排除(111)
  • 八、态度倾向排除法(112)
  • 九、选项对比排除法(113)
  • 十、推论慎选(114)
  • 第六章资料分析(116)
  • 第一节资料分析阅读技巧(117)
  • 一、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117)
  • 二、表格交叉项法——表格型材料(117)
  • 三、图形要点抽取法——图形型材料(117)
  • 四、综合分析法——综合型材料(118)
  • 第二节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18)
  • 一、简化技巧(118)
  • 二、计算技巧(122)